“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是谁最先提出的?
发布日期:2019-12-17 09:19:04
古田会议旧址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景点,在传承红色基因,高举胜利红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古田会议旧址的保护和修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据文献记载,最先提议古田会议旧址维修的是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开国将军陈茂辉同志(福建省上杭旧县人)。
1953年夏,陈茂辉返乡探亲,专程前往瞻仰古田会议旧址,当他来到旧址时,只见四周环境杂乱,道路坑坑洼洼,围墙残缺,院内杂草丛生,几头水牛拴在柱子上,牛粪东一堆西一堆,唯一能说明问题的是当时红军标语“保护学校”四个醒目大字。看到如此情景,将军心里非常难过。
回到南京后,立即向国务院写了一封信,汇报古田会议旧址现状,提出修复建议,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并及时转到福建省人民政府,要求对此事尽快调查核实。后来,省、地、县成立了工作组,对古田会议旧址的复原、开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绘出图纸,制作模型,上报中央审查。中央审查认定后,拨出专款维修古田会议旧址。1961年3月,国务院将古田会议旧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3月初,福建省长魏金水指示,以福建省文化厅为主,会同福建省军区、福建省民政厅、龙岩专署组成“古田会议旧址修缮复原陈列规划工作小组”,要求在古田会议35周年纪念活动前完成修复陈列工作。
3月16日,以省文管会秘书韩阅书为组长的工作组到达古田,召开筹备会议,研究解决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政治部、司令部等复原问题,并召开了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会,了解当年旧址原貌。
8月9日,龙岩地委领导在古田召开古田会址维修工程现场会,指定由省七建公司负责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政治部、司令部、阅兵台等修缮复原工程。12月底,整个修缮工程结束,共花维修费4544元。
为恢复古田会议旧址原貌,1964年9月,对古田公社新建在古田会址旁的一幢礼堂和会址旁的一座民房进行拆迁;并对解放后安葬在古田会议会址旁的一座烈士墓进行搬迁,共花经费37128元。1965年在古田会议36周年之际,古田会议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1969年,在迎接古田会议召开40周年之际,由于古田会议旧址背后长期显得空荡,又没有一个醒目的标记,为了更好地烘托气氛,古田会议纪念馆有关同志觉得“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8个字通俗易懂,于是,经商议后,大家一致同意,取用这8个大字竖立在会址后山,也就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8个熠熠生辉大字。
那么,“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是怎么提出来的呢?现在竖立在会址后的这8个大字又是谁书写的呢?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8个字,是在1960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毛主席亲自提出的,并写进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决议》中。此后,“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成为一句极具响亮的口号,特别是在全军中影响深远,并很快就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1969年福建省革委会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40周年,准备筹建古田会议陈列馆,当时,从全省各地抽调了60多名相关工作人员,其中美工组有5—6人,作为美工之一的永定文化馆廖春被分配到筹备组中的陈列组。有人从画报上看到,毛主席用毛笔书写了“遵义会议”几个大字,于是向陈列馆筹备组工作人员提议,也让毛主席为古田会议写几个字,这样搞纪念活动才更有意义。
根据建议,筹备组行政领导以筹备组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赐墨宝,不久,中央有关负责人回电,电文大意是“毛主席老人家很忙,请筹备组里安排人员书写”。
根据中央的指示,筹备组给每一位美工发了一张16开的纸,让他们书写“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结果,廖春书写的字被选中了。
字被选中之后,上级要求廖春制作大字样,由于当时没先进的制作工具,廖春只能叫木工制作了一把三合板长尺,把12张全开图画纸粘接成一张大图画纸,然后,用长尺计算好笔画大小,把被选中的字放在大图画纸上,进行原样放大,廖春花了一天的时间才书写好这些大黑体美术字。
廖春说:“因为采用了画格子的方式,所以放大后的字基本上没走样。”后来,这些字还放在陈列馆让同事们观看后提修改意见,根据他们的建议,只是对一些画条边作了修改。
但是,龙岩地委有关同志觉得,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8个大字竖立在会址后山,会破坏旧址原貌,不符合文物法的规定。
由于当时纪念活动各项筹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得很充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8个大字也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在海外也享有声誉。为此,古田会议纪念馆有关同志积极协调上级,一致认为,如果这8个大字不竖,建议在《解放军报》上刊发一则不竖理由的消息,以告知人民。
经反复磋商,在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地委建议,能否将这8个大字竖立在旧址旁边的阅兵台,或在陈列馆后方。对此,大家又认为,如果这样,会与旧址不尽协调,影响整体美观。由于时间紧迫,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最后,地委也不持反对态度,默认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8个大字竖立在会址的后山上,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地方。
几经周折,这8个大字字样送到福州一搪瓷厂,制成3米见方的搪瓷字。搪瓷大字采用厚的不锈钢做芯,外面再镀上一层厚厚的红瓷漆,每个字都已经分解成几小块来制作。搪瓷大字制成运到古田之后,工人们花了一周时间,在会址后山竖起工字钢柱头、网格,然后将每块字慢慢地焊接到网格上,最终连成一排美丽的美术大字。
经过制作的搪瓷大字,用水泥钢筋作基,竖立在会址的正后面,不怕风吹、雨淋、日晒,永不褪色,而且字面上的灰尘也容易被冲洗掉。久而久之,随着媒体的宣传介绍,“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与会址相得益彰,深入人心。
1970年4月30日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五一节”纪念晚会上,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央联络部负责同志:“今后外国兄弟党代表团和个人来华参观时,特别是一些尚在革命时期还未执政的党,多请他们到上杭古田、才溪去看看,看看我们当年艰苦环境下是怎样闹革命的,对他们来说,这个更重要,不要光叫他们参观北京、上海、天津。”
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宣传古田会议精神,1971年8月福建省委指示筹建古田会议专题陈列馆,核定编制40人,专门负责古田会议会址等五处革命旧址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古田会议和中共党史文物史料收集、整理、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宣传和观众接待等工作。
从此,会址的保护和管理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强。各级政府和文管部门也十分重视旧址的保护和维修工作,基本上是十年一大修,三年一小修,发现问题及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