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每个脚印都是理想的路
发布日期:2020-03-06 09:15:03
1938年4月,张闻天在给陕北公学学生的一次讲演中说:“长征中我们的确曾经碰到了无数困难……然而我们那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天上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铁流两万五千里,每一步都熔铸着理想信念,都检验着精神之钙。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一切为了苏维埃”“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当时红军中流行的两句口号。在长征途中最困难的时候,红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红军的强大是理想信念的强大。长征锻造了一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这种“坚强”不体现在人数、装备上,而体现在从上到下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几度和红军交过手的张学良感慨:“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
理想如旗,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力量。毛泽东曾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一个党员一面旗。每当挑选尖刀班或突击勇士,共产党员总是率先站出来。每到生死关头,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都是共产党员。聂荣臻元帅回忆,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
理想如炉,冶炼出不怕牺牲的品质。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红18团长征途中四易政委,余秋里、杨秀山两位身负重伤,董瑞林、周声宏两位相继牺牲。湘江战役,红5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宁死不当俘虏的他要求警卫员朝自己开枪。警卫员下不了手,他一把夺过枪对准自己扣动了扳机。
理想如诗,孕育着乐观向上的情怀。行军路上,战士们在背包上贴着白纸学习文化;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血与火、生与死的征程中不乏浪漫和激情。正如廖承志所说:“乐观主义者的面前充满了光明的前途,对于他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什么忧郁,什么感伤,什么烦恼……他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
理想如火,照亮了渴望光明的人心。红军长征所经之地,位置偏远,群众以前对红军、对共产党非常陌生甚至敌视。红军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在增强自身凝聚力的同时,也吸引、吸附着一切心向往之的人们。原是藏族喇嘛的天宝,脱下袈裟参加红军;原是国民党贵州军政府总理和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的周素园,年近花甲加入长征的队伍。
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事业之本。正如哲人所说,心上有了理想的高峰,每个脚印都是通往理想的路标。没有崇高理想的政党和军队,只能靠利益或江湖义气来维系,“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结果必然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本不摇方能枝叶茂,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
真正属于历史的同样属于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长征到新长征,我们理想的旗帜决不能褪色,我们前行的步伐决不能懈怠。
来源:解放军报